资料馆—学者研究
相关著作
《龙泉司法档案案例选编》
《罗建功打官司(1914-1940):乡绅权势、宗祧继承和妇女运动》
《国家治理变迁中的基层刑事司法——以龙泉司法档案为中心的考察》
《龙泉司法档案职权主义民事诉讼文书研究》
《龙泉司法档案选编》第四辑
《龙泉司法档案选编》第三辑
《近代山区社会的习惯、契约和权利——龙泉司法档案的社会史研究》
《龙泉司法档案选编》第二辑
《龙泉司法档案选编》第一辑
学术论文
陈柳杨:《论述基层社会治理中引用“无讼”法律思想的内在意义——以龙泉司法档案为研究视角》载《第七届全国
陈柳杨:《“无讼”法律思想视阈下基层社会治理的构建路径——以龙泉司法档案为研究视角》载《浙江省法学会人
龙泉法院课题组:《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融入基层治理基因探寻与路径——以龙泉司法档案为蓝本的调研报告
龙泉法院课题组:《交互与演进:近代地方传统文化与法治文化研究--以龙泉司法档案为蓝本》
陈晓奕、林志豪:《枫桥经验视野下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底蕴及创造性转化研究——以龙泉司法档案为研究样本
叶爱英: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与司法审判工作相辅相成 载《丽水审审判》2024年第3期
叶爱英:深化研究 挖掘利用 传承弘扬龙泉司法档案中的传统法律文化 载《浙江审判》2024年第三期
叶爱英:深化传统司法档案研究,打造法院文化建设的“龙泉样板” 载《中国审判》2024年第21期
杜正贞:《诉讼实践中的意义之网与关系之网:社会关系网络视角下的清末民初龙泉司法案例》,《民俗研究》,2020年第
吴铮强:《传统与现代的互嵌:龙泉司法档案民事状词叙述模式的演变(1908-1934)》《史学月刊》,2020年第12期
吴铮强:《过渡与互嵌:近代民事诉讼庭审记录的演变 ——基于龙泉司法档案的研究》,《浙江大学学报》(人文社会科
柳雪珍:《县级档案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》,《浙江档案》,2022年第3期
谢超:《司法档案研究中材料与史实的区分——以龙泉、南部县档案为例》,《法律史评论》,2021年第2卷
张健、吕嘉成:《重拾被遗忘的传统:晚近百年刑事和解的变迁——以龙泉司法档案为样本》,《民间法》,2021年第26
于帅:《清朝官代书的戳记与写状职能再探——以浙南诉讼文书为中心的讨论》,《清史研究》,2021年第5期
封安波:《论民国时期不起诉处分的“刑事和解” ——基于龙泉司法档案(1935—1949)的考察》,《法治现代化研究
谢超:《司法档案中的材料迷津及其补正——以龙泉、南部县档案为例》,《理论与史学》,2020年第6辑
林珊,吴跃珍:《史海遗珠 百年穿越——龙泉司法档案讲述的民国司法》,《人民司法》,2020年第30期
刘陈皓:《民法物权变动理论的历史经验及当代启示》,《湖北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,2020年第4期
吴铮强:《秘密调查:龙泉司法档案所见民事诉讼程序研究》,《浙江社会科学》,2020年第8期
于帅:《清代诉讼文书中的稿票考释——以浙南诉讼文书为例》,《历史档案》,2020年第2期
李爽:《浅谈大型档案文献整理出版的质量控制和流程管理——以国家出版基金重大项目〈龙泉司法档案选编〉为例
赵彦昌,刘依梦:《清至民国时期司法档案整理及研究述评》,《档案》,2019年第9期
吴铮强:《双轨制时期(1913—1929)龙泉司法档案民事裁断文书的制作》,《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》,2019年第1辑
吴铮强:《近代中国基层民事传讯制度的演变——以龙泉司法档案为例》,《文史》,2019年第1期
杜正贞:《习惯(俗)的确认与生成:从诉讼档案到历史人类学》,《北京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,2018年第5期
陈云朝:《民法典编纂视野下的民事习惯——以民国歙县的“一田两主”习惯为中心》,《华中科技大学学报》,2018年
童旭:《清代徽州的祀会与祭祖》,《安徽大学学报》,2018年第6期
潘超正:《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法庭调解:制度与实践——基于龙泉司法档案的考察》,《政法论坛》,2017年第4期
杜正贞:《“异姓为嗣”问题中的礼、法、俗——以明清浙南族规修订为例》,《历史研究》,2017年第3期;人大报刊复
杜正贞:《晚清民国山林所有权的获得与证明——浙江龙泉县与建德县的比较研究》,《近代史研究》,2017年第4期
杜正贞:《从“契照”到土地所有权状——以龙泉司法档案为中心的研究》,《中国经济史研究》,2017年第3期 ;人大复
高元武:《龙泉晚清司法档案中的民教诉讼案》,《浙江档案》,2016年第10期
张健:《国家治理的嬗变:基层法院的制度变迁与演进逻辑——以浙江龙泉法院建设历程为中心》,《江汉学术》,2016
张健:《龙泉司法变迁及其对当代中国基层刑事司法的借鉴》,《苏州大学学报(法学版)》,2016年第3期
陈明华:《清中后期宾兴款的设置与下层士绅权力的扩张——以温州为例》,《华东师范大学学报》(哲社版)2016年第8
张凯:《路径与旨趣:近代浙江文化史研究嬗变》,《浙江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》 , 2016年第2期
张志伟、毛琼洁:《“龙泉司法档案整理与研究”项目概述》,《浙江档案》,2015年第5期
李洋:《龙泉司法档案中的现代法治理念“人权保障”》,《景德镇学院学报》,2015年第1期
张健:《民国时期国共两党民事调解的比较研究——国家权力下沉背景下的社会治理与社会动员》,《甘肃政法学院学
张凯:《官治与自治:龙泉司法档案中的学警纠纷》,《中华读书报》2015年2月25日
李爽:《〈龙泉司法档案选编〉的整理与出版》,《书品》,2014年第2期
傅俊:《立足原卷 别开新境——〈龙泉司法档案选编〉编后》,《书品》,2014年第3辑
胡铭、张健:《转型与承续:民国时期的刑事和解——基于龙泉司法档案(1929——1949)的考察》,《浙江大学学报:人文社
陈明华:《权力变迁与新兴宗教的应对:以世界红卍字会徐州分会会址纠纷为中心的考察(1921-1936)》,《浙江大学学报
陈明华:《从私契到国法:民间寺庙产权习惯及其制度化(1722-1927)》,《文史》,2014年第2辑
吴铮强:《龙泉司法档案所见县知事兼理审判程序及其意义》,《浙江社会科学》2014年07期
吴铮强:《信牌、差票制度研究》,《文史》,2014年第1辑
杜正贞:《晚清民国庭审中的女性——以龙泉司法档案供词、笔录为中心的研究》,《文史哲》,2014年第3期。《人大
杜正贞、王云婷:《民国的招赘婚书与招赘婚诉讼——以龙泉司法档案为中心的研究》,《政法论坛》,2014年第3期
杜正贞:《宋代以来寡妇立嗣权问题的再研究——基于法典、判牍和档案等史料的反思》,《文史》,2014年第2辑
杜正贞:《从诉讼档案回到契约活动的现场——以晚清民初的龙泉司法档案为例》,《浙江社会科学》,2014年第1期
杜正贞:《民国时期的族规与国法:龙泉司法档案中的季氏修谱案研究》,《浙江大学学报》,2014年第1期
张健:《从龙泉司法档案看民国时期的检察文书》,《浙江档案》2013年第4期
张健:《晚清民国刑事和解的第三领域:基于龙泉司法档案刑事案件官批民调制度的考察》,《中国刑事法杂志》,2013年
张健:《试析龙泉司法档案中的贫困与犯罪》,《档案》,2013年第3期
吴铮强:《龙泉司法档案所见晚清屡票不案现象研究》,《浙江大学学报(人文社科版)》2013年第8期
陈明华、杜正贞:《“新史料与新史学:机遇与挑战”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》,《中国史研究动态》2013年第2期
傅俊:《民国龙泉山产诉讼中的“履勘”》,《浙江档案》2013年第12期
毛剑杰:《龙泉司法档案中的原生态历史》,《档案春秋》,2013年第12期
张健:《民国检察官的刑事和解及当代启示:以浙江龙泉司法档案为例》,《中南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,2013年第5期
陈明华:《民国龙泉司法档案中的“吏警夜宿”叙事》,《浙江档案》2013年第11期
杜正贞:《近代龙泉土地交易中的契约习惯和契约诉讼》,《浙江档案》2013年第9期
张凯、毛琼洁:《龙泉司法档案学术研讨会召开》(会议综述),《浙江档案》2013年第8期
孙业凯、吴铮强:《1912-1927年浙江省龙泉县审判机构的变迁》,《浙江档案》2013年第7期
陈明华:《龙泉司法档案展现的民间寺庙产权》,《浙江档案》2013年第6期
张凯:《民初龙泉县学警纠纷与司法裁断》,《浙江档案》2013年第5期
傅俊:《龙泉民国司法档案中的古青瓷仿制纠纷案》,《浙江档案》2013年第4期
杜正贞:《龙泉司法档案中的族产纠纷》,《浙江档案》2013年第3期
吴铮强:《“宣统元年刘廷滔控谢河清等冒领契据案”研究》,《浙江档案》2013年第2期
陈明华:《龙泉民国司法档案概况》,《浙江档案》2013年第1期
杜正贞:《晚清民国时期的祭田轮值纠纷——从浙江龙泉司法档案看亲属继承制度的演变》,《近代史研究》,2012年第
杜正贞:《地方诉讼中的契约应用与契约的观念——从龙泉司法档案晚清部分看国家与民间的契约规则》,《文史》20
吴铮强 杜正贞 《龙泉司法档案个案举例》 《中华读书报》(2011年12月07日 05 版)
吴铮强:《龙泉司法档案晚清诉状格式研究》,《文史》2011年第4辑
杜正贞、吴铮強:《龙泉司法档案的主要特点与史料价值》,《民国档案》,2011年第1期,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档案学》
尹伟琴:《论民国时期基层法院判决依据的多样性:以浙江龙泉祭田纠纷司法档案为例》,《浙江社会科学》,2010年第5
尹伟琴:《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基层司法官员薪酬考》,《学术界》,2010年第1期
学者评价
科大卫教授--香港中文大学比较与公共史学研究中心主任
包伟民教授--浙大城市学院历史研究中心教授、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、龙泉司法档案研究与整理项目负责人
卜宪群教授--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、历史学主要学术机构的主持人
戴逸教授--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
赵晓耕教授--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、中国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副会长
陈永强教授--中国计量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
李忠杰教授--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
吴高庆教授--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教授
李占荣教授--浙江财经大学副校长
田东奎教授--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
汪世荣教授--西北政法大学中华法系与法治文明研究院院长、浙江大学新时代枫桥经验研究院执行院长
黄兴涛教授--清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,历史学院副院长,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“近代中国思想史研究中心”和
余钊飞教授--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法学院副院长、枫桥经验与法治建设研究中心主任
包弼德教授--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中国历史学教授
王宏治教授--法史领域的代表性学者,《黄岩诉讼档案及调查报告》主编王宏治教授
邱少晖教授--安庆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、杭州师范大学枫桥经验与法治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
张小也教授--中国政法大学古籍研究所
黄静嘉教授--著名法制史学家
包弼德教授--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中国历史学教授
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中国历史学教授包弼德
:单个地区的档案能贯通清朝到共和国,据我所知是非常独特的。……他表示将会把这批档案运用到研究生日常教学,让他们更好的了解中国清代和民国的法律制度和裁决。
/info/xzyj/xzpj/2024-07-11/92.html
浙公网安备33118102000411
|
浙ICP备2023013003号
Copyright © 2023-至今 Rights Reserved